找到相关内容47篇,用时1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因明学理法

    非我非思。  论文之理法  俱不极成者,如胜论师对佛弟子,立我以为和合因缘。  相符极成者,如声是所闻。  释法要:  胜论师强调我我摄、才是实义;有违佛法因缘和合之理,故俱不极成;如...汉学,近之语体的现代人,俾资于“因明”容易悟入之便。  论原理  因明立三支法:  宗:声无常。  因:所作性。  喻:如瓶等。  因明设三量法:  现量:镜像缘。  比量:见烟知火。  非量:...

    白云老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3838743.html
  • 佛学概论(注一)

    经验加一层知识;若昔言天圆地方,后知地本球形,则无确定,义时变动。佛之教法与余学来源不同,乃是纯由圣智所流出之至教。故于教法上言,不能不用信力领受之,此点与信宗教无异。佛法非宗教亦非不是宗教,故欲...,无何发展。然日本等,昔可归于佛学之中国系者也。   学理   第一章、因缘所生法(五乘共学)   第一节、总论   因缘所生法,是佛法之大宗,五乘之共学。以佛之说法,应闻法者根机而,大致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4139549.html
  • 《中论》〈观时品〉初探

    】  一、前 言  在原始佛教佛法的修学是以解脱为主要目的。至于和解脱无关的世间种种差别相,释尊是不详作解说。在当时,时间的概念并不构成任何问题,所以也无需详。可是,在佛法的流传,时间的概念...是世界实,非第一实法。……是不应求:有何实?有何名字等?何者相应;何者不相应?何者是法如是相;何者是法不如是相?以是故,是事不应难。…三摩耶诡名,时亦是假名称。…又佛法三摩耶,少说柯逻,少故不...

    释祖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245079.html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1)

    ,即是智慧的成就为首,“照见五蕴皆空”方能“度一切苦厄”。  佛法一切法皆无自性,自性是空,又讲性空,而后缘起因果,如如不误。《三主要道》详述,谅已理解。居士有菩提心之种子,发愿承担法界一切有情,...苦果。同样,现在知道学习了佛教,造善业,来日必感乐果,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,因果有同时因果,也有异时(隔生乃至多生)因果,《广论》,忏悔能消除或减除宿造恶业,因此可以减受或免受苦果。  依《广论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6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3)

    修行之所在,被称为“眼睛”。就好像一个人走路要到达目的地,就要有眼睛;如果菩萨没有智慧,在修行过程,就会做出一些不得要领的盲修瞎练,所以佛法“五度如盲,智慧如眼。”既是此意。  释迦牟尼佛称为觉者...信仰,就是产生无量功德的根本。《华严经》上:“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”依靠信仰为根,我们在佛法修福修慧,不但奠定了人生的根基,也能进而到达解脱的境界。  信仰如船:在茫茫的大海,惟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1.html
  • 佛教的特质是什么

    rdquo;的论说。佛法:虚空是“无碍为性”、“色于中行”。物质──色的特性是有碍,而虚空的特性是无碍。无碍,不但超于物质的质碍外,并且与物质不相碍。...rdquo;,暂时的假相,暂时的存在而已,故“四大本空,五蕴非有”。   (二)空是什么   大乘法一个“空”字,可以把三法印统一起来。空,是真理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949284.html
  • 唯识学——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自然风景线。总之,修学佛法者应通过这三方面来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。  六、心识与业力  1、议“业”  在佛教思想,“业”的问题极为难以解释,并且,这还易使人发生误解,认为佛教的业力观是绝对的定命论。在社会大众,一般人都会: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这是一般人对“业”的极为粗浅的认识。而在佛法,这个“业”,却含摄有许多层面的内容。  “业”,梵语karma,音译羯磨,即是作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0753817.html
  • 关于喜舍行愿门

    所谓万象参天,观之而无色,群音揭地,听之而无声。愈有愈空,愈空愈有。般若乃慈济法门修持之良导,渗透在慈业行人“行慈悲而不执有我,知无我而不断慈悲”的全过程。故佛法,财法二施,等无差别,檀波罗密,具足...   问:有人,现在的佛教内有些人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世俗,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?慈济法门应怎样避免这种倾向?   答:这是一些人对佛法不能全面认知的误区,以为做扶危济困之事不是沙门所为,是迎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3254005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3)

    高僧,应直译为:“色不离空,空不离色”。如此色、空是二,不合于佛法。  问答篇二十四  1、问:原始佛法持戒,若没有“正见”,就算是破戒,而不是持心戒之意。所以举四种情形,是行为持戒,心理却有错误...在自然之中,佛法则需透过一种玄理才能合理解释(指因误解佛法而违反自然的佛法),这种玄理,其实是带点迷信在里面。吾人是不谈玄理,不谈迷信,而是实相的。因为真的佛法丝毫没有一点迷信的,而且是坦坦荡荡的。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756672.html
  • 密宗行者需要懂得的几个大问题

    学问家。只有既深深懂得人世间的道理,又通晓法藏,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两大见地都清楚了,才能称得上善知识、法师、金刚上师。所以大乘佛法,九地菩萨才称得上法师。因为八地菩萨方为僧,无生法忍,才有能力...障碍和世俗间的事,所以称为事业。  4、禅 定  禅定是各乘佛法都修持的法门。光明智慧是在定产生的。正如《法锯经》上的“无禅不智,无智不禅”,只有定的境界,才能有慧的海洋。最大的智慧是产生于极定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959601.html